禪學問答
禪宗思想問答

<上頁> <下頁>

禪宗思想問答

釋界靜(仁寬)著

二、《金剛經》給禪宗帶來的理論根據

禪宗思想問答──《金剛經》問題集

1、問:禪宗的「無心」思想主要依據《金剛經》何處呢?禪宗六祖有何教示?
答:主要依據《金剛經》兩處:

  一、莊嚴淨土分第十,佛告須菩提說:

  「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,不應住色生心,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。」(大8•749下)

  二、離相寂滅分第十四,佛對須菩提說:

  「菩薩應離一切相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。不應住色生心,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,應生無所住心。」(大8•750中)

  這兩處經文大致相同,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是「無心」思想;「應生無所住心」也是「無心」思想。「無所住」即無所住著的意思。「莊嚴淨土」和「離相寂滅」都是「無所住著」的同義辭。所謂「淨土」即是生清淨心;如果住著「莊嚴」,即非莊嚴。心有執著就不是清淨心了。唯有「無所住而生其心」才是清淨心。在行持上,雖然行清淨行,但是,心裏還見有垢淨二相,那此心便是垢而不是清淨心了,因為心有所得還沒有「離相」的緣故。

  禪宗六祖對第一處經文的口訣是:

  「此修行人不應談他是非,自言我能我解,心輕未學,此非清淨心也。自性常生智慧,行平等慈悲心,恭敬一切眾生,是修行人清淨心也。若不自淨其心,愛著清淨處,心有所住,即是著法相。見色著色,住色生心,即是迷人;見色離色,不住色生心,即是悟人。住色生心,如雲蔽天;不住色生心,如空無雲,日月長照。住色生心,即是妄念;不住色生心,即是真智。妄念生則暗;真智照則明。明即煩惱不生;暗則六塵競起。」

  「修行人不應談他是非」這是六祖常常提醒學人的事,這正是禪宗以內心實踐不動、不亂、不迷、不惑為要旨。此教旨即出《大般若經》的「常慚愧」思想,要將這一思想提到日常生活中來實踐,便是「見一切法心不染著,是為無念」,而這「無念為宗」的思想正是《金剛經》的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的無心思想。

  「住色生心」的人,猶如摸壁燈「照前不照後」,這種人只「談他是非」,「不見己過」。此人「心暗」,心暗的人沒有道心,無道心的人縱然修行也不能見道。所以六祖在第一次說法的《壇經•無相頌》就提出「知非」的教義,要學人在日常生活當中「常見自己過」,如說:

  「世人若修道,一切盡不妨,常見自己過,與道即相當。」

<上頁> <下頁>

首頁 | 寺院春秋 | 法師介紹 | 行事簡歷 | 慧濟訊息 | 慧濟期刊 | 禪學問答 | 中觀般若 | 破疑集 | 佛教梵唄 | 位置圖示

Webmaster
Buddhist Association of Colorado
8965 W. Dartmouth Place. Lakewood, CO 80227
Phone : +1-303-985-5506 Email: baocden@yahoo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