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疑集
釋界靜(法正)
見無左右
  所謂「真如本性」的「本性」即是「佛性」,現將此佛性為何物加以說明之後,自然一一解答讀者的疑問。
    
  先從神會禪師對佛性的一段問答看:
    
  「問:此(佛性)似是沒(是沒,即什麼,甚麼)物?
    
  答:不似箇物。
    
  問:既不似箇物,何故喚作佛性?
    
  答:不似物喚作佛性,若似物,即不喚作佛性。」
    
  禪宗有一句話「說似一物即不中」,在此就是指「佛性」而言,佛性無形,「不似箇物」,離名字說。有什麼可說可立的呢?但在接引學人的同時,還是可以強名相說的,所以還是「立言說」、「立知見」,假名喚作「佛性」。神會禪師更立「無念為宗」,如
    
  「問:未審無念法有無?
    
  答:無念法不言有,不言無。言其有者,即同世有;言其無者,即同世無,是以無念不同有無。
    
  問:喚作是物(是物,即什麼)?
    
  答:不喚作是物。
    
  問:作勿生(即怎麼樣)是?
    
  答:亦不作勿生。是以無念不可說,今言說者,為對問故。」
    
  佛性也好,無念也罷,都是言說不能及的,「今言說者,為對問故。」法不可說,佛為眾生故假名相說,是一個道理。禪注重悟,「立言說」並不是不可以,只是怕學人不能言下悟入。所說所立的只是怕引起副作用,怕反增學人的執見。所以馬祖道一禪師以及石頭希遷禪師門下開始便傾向於「不立言說」,也就是「不立文字」。如百丈懷海禪師就對溈山靈祐禪師說:
    
  「不辭與汝道,久后喪吾兒孫。」(大51•249下)
    
到了黃蘗希運禪師索性「不立義解,不立宗主,不開戶牖」。如《黃蘗希運禪師傳心法要》說:
「有大禪師號希運,……獨佩最上乘離文字之印,唯傳一心,更無別法。……證之者,無新舊,無淺深。說之者,不立義解(不立知解),不立宗主,不開戶牖。直下便是,動念則乖,然後為本佛。」(大51•270中)
Webmaster 
		      Buddhist Association of Colorado 
		      8965 W. Dartmouth Place. Lakewood, CO 80227 
		      Phone : +1-303-985-5506 Email: baocden@yahoo.com
  		
  
  