禪學問答
禪宗思想問答

<上頁> <下頁>

禪宗思想問答

釋界靜(仁寬)著

二、《金剛經》給禪宗帶來的理論根據

禪宗思想問答──《金剛經》問題集

       

2、問:禪宗的「於相而離相」、「無心可用,即得成佛」和「無心是真度眾生」等思想出自何經?
答:依據《金剛經˙究竟無我》第十七分:

  「佛告須菩提:『善男子、善女人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,當生如是心,我應滅度一切眾生;滅度一切眾生已,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,何以故?須菩提!若菩薩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則非菩薩。』」(大8˙751上)

  這一分既稱「究竟無我」,當然專講人空、法空。既然要發菩提心,就不至於離一切相,就在一切相上要徹底無我,這樣發菩提心與離一切相就能相互並行。這種無我也就是無心。禪宗用此思想主張「無心可用,即得成佛」和「無心是真度眾生」。現引《傳燈錄》卷二十八中的一段對話與此思想相符。

  慧忠國師是六祖的弟子,一天,一位新來的學生常州僧靈覺1.問曰:「發心出家本擬求佛,未審如何用心即得?」

  師曰:「無心可用,即得成佛。」

  2.曰:「無心可用,阿誰成佛?」

  師曰:「無心自成,佛亦無心。」

  3.曰:「佛有大不可思議為能度眾生,若也無心阿誰度眾生?」

  師曰:「無心是真度生。若見有生可度者,即是有心,宛然生滅。」

  從這三個問答裏,可以看出,他們以無心、用心、有心、度眾生和成佛等觀念為中心,展開了辯論。從靈覺第一個問題說:「我發心出家,是想求成佛」看,這句話在相上說本身沒有錯,但是欲求成佛,就必須「於相而離相」徹底無我,為什麼呢?因為欲求成佛,此心刻意向外馳求為佛所縛。心有凡佛、愚智對待分別。這種特別用心反而是成佛的障礙。要說錯就錯在有心上。所以

  慧忠國師答以「無心可用,即得成佛。」這裏的意思是說:如果能夠做到以無我、無寄情分別之心,融通凡佛、愚智等一切界別,自然也同時融通一切相與離一切相的界別。這樣的佛不於凡外求佛,也不於愚外求智。「智」只是在居於「愚」而又無寄心於愚的作用上顯出智來,這就是不捨愚而獲得智。最後凡佛兩捨,愚智雙棄,即是「無(寄情分別)心可用,即得成佛」的說明。

  在靈覺心裏一直存在著「有」,便無法進入「無」。所以第二個問題接著提出「無心可用,那麼誰能成佛」的疑問來。對此

  國師答以「無心自成佛,成佛亦無心」。人一旦達到對一切塵境無住生心時,自然就成佛了。佛只是在人人本具的佛性中顯露,從佛性產生般若,以般若觀照我們的一切身心活動。佛性產生般若,就像鏡子反照外物一樣無心。這「無心」就是除去人為的重複努力。所以說有心即凡夫;無心即是佛。

<上頁> <下頁>

首頁 | 寺院春秋 | 法師介紹 | 行事簡歷 | 慧濟訊息 | 慧濟期刊 | 禪學問答 | 中觀般若 | 破疑集 | 佛教梵唄 | 位置圖示

Webmaster
Buddhist Association of Colorado
8965 W. Dartmouth Place. Lakewood, CO 80227
Phone : +1-303-985-5506 Email: baocden@yahoo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