禪宗思想問答
釋界靜(仁寬)著
二、《金剛經》給禪宗帶來的理論根據
禪宗思想問答──《金剛經》問題集
無道心人即指「假修道人」;那麼如何才是「真修道人」呢?六祖說「若真修道人,不見世間過。」如果見世間有是非、善惡、過患,那就有能見的我與所見的世間眾生,如此,便有能所恆對立,有對立,自然出現人我是非。有是非,自然是從執著我相引起的。我相一起,便有人相。有人有我,便有和合的眾生相。有眾生相,便有相續的壽者相。諸相兢起,無由見道。
如果真不見世間是非、善惡、過患,那就無能見的我與所見的世間眾生,如此,便是能所雙忘不成對立。無對立,自然顯露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。諸相不起,隨處是道。
由此可見,我們想要知道自己所行之道是真是假,只要問自己對他人的過失見與不見就可以明白自己的過非了。所以六祖接著又說:
「若見他人非,自非卻是左,他非我不非,我非自有過。但自卻非心,打除煩惱破。……」
如果真的認為自己是一位修道的人,首先必須要曉得何謂「修道」,修道即修佛,修佛即修心,或問:此心即佛,何假修行?當知,不假修行是在果地上講,若在因地上說,要想成佛必須步步熏修方可得成。那麼佛是什麼呢?就是「人人本具,個個不無」的自性清淨心,也即是一念不生的無分別心,若用唯識學說確切一點就是「大圓鏡智」。身為學佛的人還批評他人的過非,那就起了第七末那染淨分別心,有了染污意識自然就起人我是非善惡心。起心分別即生憎愛,染污現行煩惱種子薰習第八賴耶田中,轉成「自非」。「左」是劣勢的意思。他人過非與我有何關涉?將他人過非拿來讓自己憎恚,這是多麼不合算的事!所以說「若見他人非,自非卻是左」。
再說修道的人,如果一直觀察他人的過非,當知他非是他家的事,只要自己不非就好了,為什麼多管他人的閒事呢?從表面上看起來,這裏有「獨善其身」的小乘行徑;究其實際,這正是「頓教見性法門」的理事融通教示付諸實踐。因為如果起心動念說他人是非,這是自己的自性起了邪思邪行。如說「自性若邪,起十八邪」。既是邪思邪行,就染污自己的心靈,這不是成為自己的過失嗎?所以,六祖教示說:「他非我不非,我非自有過。」
修行的人如果知道自己有了非議他人的念頭,卻又能自己反省出自己的非心過錯,不見他人是非好惡,對境無心,才能如如不動。如誌公禪師說:「煩惱因心故有,無心煩惱何居,不勞分別取相,自然得道須臾。」又說:「如我身空諸法空,千品萬類悉皆同。」既是「身空」,何勞分別「我相」;既「諸法空」,何勞分別「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」。既無有人,那裡還有人的是非善惡過患?若明此理,又能將此理付諸實踐,功夫相應,如雲散月自現。到此,自然能夠打破一切煩惱,無煩無惱,自然也就消除執著的痛苦了。所以六祖說:「但自卻非心,打除煩惱破。」
Webmaster
Buddhist Association of Colorado
8965 W. Dartmouth Place. Lakewood, CO 80227
Phone : +1-303-985-5506 Email: baocden@yahoo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