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狐禪的評破
釋界靜(法正)
問:頓悟的老人若是見到像咱們這樣的捉狹鬼,為什麼會用「上前兩三步作狗叫云:汪!汪!來作回答問題呢?」
答:頓悟後的老人若是見到像咱們這樣的捉狹鬼,一定會起憐愍心、同情心、慈悲心、救護心,一定「上前兩三步作狗叫云:『汪!汪!』。」若問為什麼?因為「禪」不可說,禪要靠自己親身去體悟,有悟才有禪。禪不能無悟,悟不能離禪,禪是心的整體,所以禪是具有「智」的因素,這種「智」便是「真般若」,這真般若人人皆具足,也就是人的「本心」、「本性」、「佛性」、「本來面目」、「自性清淨心」、或稱「中道」,這中道不是佛陀或龍樹菩薩,祖師們可以給的,而是需要自己去參、去照見、去證得的,正因為這種中道佛性密不可說,你一定要老人說,老人無奈只好「上前兩三步作狗叫云:『汪!汪!』」了。
問:最後為什麼用「無」字公案來喝住野狐群?
答:野狐禪是禪門中的一個公案,既是公案只能參究不能述說,因為說出來的都是落到文字語言上,不能表達禪的真實義。如《大智度論》說:「語言度人皆是有為虛誑法。」有為的語言不能表詮無為的第一義諦真空般若。這種第一義法不可說,所以佛在《金剛經》中說:「若人說我有所說法,即為謗佛。」但佛說出來的都是「應病與藥」,對不同的根性說不同的教法,表達出來的都落入現象界,都是相對法,而禪是超越相對二元概念,因為二元對立概念會混亂心,禪超越語言文字,禪並不是遵循著邏輯的形式,禪不是語言可以分析,禪只有「見性」一事,為什麼呢?因為「禪之本體即是心」。所以,禪是絕對的心的體驗,可見「心」是禪的根本原理。正因如此,禪注重「參」,學禪的人,自己不去參究,一味在文字筆墨上做遊戲,都是一群野狐,所以才用趙州的「無」字公案來喝住野狐群。
在此,必須申明,禪雖注重「參」,但也必須具備著學教明理,若不明教理,即如二乘聖人「昧於理」,昧於理即昧於正法,昧於正法,即「昧因果」。昧因果的人即無「涅槃妙心」,無妙心何能「見性」?由此,可見禪雖說唯有「見性」一事,但也必須具足「明理」一事,因為禪是「解行並進」的。如有一座主與臨濟的一段對話可以說明。
有位座主問臨濟:
「三藏十二部豈不是都在那裏講佛性,禪法有何稀奇?」
臨濟回答說:「荒草不曾鋤!」
座主聽後,不滿意地說:「佛豈是騙人?」
臨濟反問道:「佛在何處?」
座主無話可說。
Webmaster
Buddhist Association of Colorado
8965 W. Dartmouth Place. Lakewood, CO 80227
Phone : +1-303-985-5506 Email: baocden@yahoo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