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疑集
釋界靜(法正)
見無即見空
問三、破疑集《見無左右》一文提到六祖在《壇經》裏勸人「持誦《金剛般若經》,即得見性」。那為什麼有人持誦一輩子也不見性?不用說「持誦」就是精通《金剛經》的德山宣鑒開頭為什麼也不見性?
答:所謂「見性」就是「自見本性」,這句話在禪宗裏是多麼的重要。六祖第一次為印宗法師開講禪理時,提出了禪的要旨,那就是「唯論見性,不論禪定解脫」。從此之後所有的說法都是這一觀念的擴充,而這一禪旨便出自《金剛般若經》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的思想。
禪不要有任何繫縛,任何住著,更不要住著任何固定點上。《金剛般若經》處處不斷地重覆這一思想。
當趙州拜訪雲居時,雲居說:「你這樣的年紀,為什麼不找一個地方定居下來呢?」
趙州說:「何處是我定下來的地方呢?」
雲居說:「山腳下有一間破廟。」
後來,趙州又跑到茱萸和尚那裏,茱萸和尚對他說:「你這樣的年紀,為什麼不定居下來呢?」
趙州說:「我該定居在什麼地方呢?」
茱萸說:「什麼,你這樣的年紀,竟然不知道自己該在什麼地方定居嗎?」
趙州說:「我三十年來騎在馬背上遨遊,沒想到今天卻被驢子踢了一腳!」
趙州的意思是:老僧三十年來一直過著禪的自由自在生活,卻沒想到今天還被一些糊塗蛋給賜教!
禪師行腳,沒有固定的住處,正暗示著禪不但只有靜中三昧,還有動中三昧。有了動中三昧,才能真正自由自在,遊戲人間,無所罣礙,無所束縛。
正因為禪是來自於自性清淨心。但當我們執著於清淨心時,便為清淨心立了淨相,為淨所縛;當我們執著空時,便為空所縛。因為我們學了空,就認為有自性空方可空,不知是無自性空,這種人佛不能化。如《中論》說:
「大聖說空法,為離諸見故,若復見有空,諸佛所不化。」
當我們住著於禪定時,便為禪定所縛;當我們住著於解脫時,便為解脫所縛。不管這些功德有多大,這些如幻如夢的空假名都會把人導向一種束縛狀態。這裏沒有解脫可得。同樣
當我們住著「持誦《金剛般若經》,即得見性」時,便為見性所縛。這就是「為什麼有人持誦一輩子也不見性」的緣故。就因為我們被經轉,不能轉經。
Webmaster
Buddhist Association of Colorado
8965 W. Dartmouth Place. Lakewood, CO 80227
Phone : +1-303-985-5506 Email: baocden@yahoo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