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疑集
釋界靜(法正)
見無即見空
這裏重覆強調一句:即便是說到「見性」時,如果以為在「見」中特別建立了一種特殊的心境,那麼這種「見」就必然會把人導向一種束縛的領域。
要說德山宣鑒禪師開頭精通《金剛經》為什麼不見性?
精通《金剛經》畢竟是學來的,學來的終不是自家本事,不要「誤把讀經當見性」。
悟是要靠因緣的,各人的善根福德因緣不同,根器不同,一旦遇到明師指點也會見性的。據《五燈會元》卷第七記載著德山禪師的故事中就說明了這一道理:
德山宣鑒是中國北方劍南人,本姓周,他自幼熟讀經律,精通《金剛般若經》,尤其對《青龍疏鈔》很有研究,還常為人講《金剛經》。因此,世人稱他為「周金剛」。
他聽到南方禪席盛行,便大為不滿地說:「出家兒千劫學佛威儀,萬劫學佛細行,不得成佛。南方魔子敢言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,我當摟其窟穴,以報佛恩」,於是他挑著《青龍疏鈔》直奔南方去。
有一天,他遇到一位老太太在路邊賣餅,於是放下擔子,上前買餅,老太太見他挑了一擔書,就問:「你挑的是什麼書啊?」
德山答道:「《青龍疏鈔》。」
老太太問:「是講那一部經的。」
德山回答:「《金剛經》。」
老太太說:「我有一個問題,如果你答得出來我就免費給你點心,否則,你就只好餓肚皮啦!」
德山馬上點頭答應。
於是老太太說:「《金剛經》說:『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』你要點的是那個心啊?」
德山無話可對,只好餓著肚皮去龍潭了。
到了龍潭法堂上就大叫起來:「久向龍潭,及乎到來,潭又不見,龍又不現。」
龍潭禪師說:「子親到龍潭。」
德山無話可說,只好暫且住下。
一天晚上,德山坐在殿堂內參悟禪機,龍潭對他說:「夜深了,為什麼不下去?」
德山答道:「外面黑。」
龍潭禪師於是點燃了一支紙燭遞給德山,他正伸手去接的時候,龍潭禪師突然又把燭光吹熄,這時,德山突然大悟。
Webmaster
Buddhist Association of Colorado
8965 W. Dartmouth Place. Lakewood, CO 80227
Phone : +1-303-985-5506 Email: baocden@yahoo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