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目錄頁> <上頁> <下頁>

破疑集

釋界靜(法正)

見無即見空

               

  德山禪師開頭雖「精通《金剛般若經》」,此「但學大乘一語,不能返本,內自觀心,明見天真之佛。」(48˙947上)此佛不是「自家寶藏」,難怪精通《金剛經》「從門入者」的德山在老太太以及龍潭崇信禪師面前困惑。

  後來通過龍潭禪師以一支紙燭點燃又吹熄的無門教學方式,使德山「從」這光焰之「緣」於剎那間「悟入」禪門。德山悟後「永無退失」成為禪宗史上赫赫有名的祖師。

   再說,六祖說的「持誦《金剛般若經》,即得見性」的人有嗎?

  有的,只要是大乘經典,只要是上根利器的人都能承辦的事實。現就舉出《壇經˙機緣品》第七記載著永嘉玄覺禪師「少習經論,精天台止觀法門因看《維摩經》發明心地」,即發見了自己的本性。後在友人玄策禪師的勸勉下,他到六祖惠能大師那兒印證自己的所學。

  玄覺初見六祖時,即繞著大師走了三圈,然後舉起手中的錫杖,直立六祖面前。

  惠能說:「和尚應該具足三千威儀,八萬細行,不知你是從哪裏來的,居然如此傲慢無禮?」

  玄覺說:「生死事大,無常迅速,我顧不了那麼多。」

  惠能反問:「你既然明白生死是大事,為何不體取無生無死的真如自性,這豈不是解決無常迅速的最好途徑嗎?」

  玄覺說:「體取無生無死的真如自性時,當下即是無生無死,那生死也就沒有遲速可言了。」

  六祖見玄覺對真理有了正確認識,當即就為他證明說:

  「確是如此,確是如此。」

   這段對話結束後,玄覺按照出家人應有的禮儀向六祖禮拜,然後告辭。

  惠能說:「為什麼這樣匆忙離去呢?」

  玄覺答道:「自性本來就沒動過,哪裏談得上匆忙呢?」

  惠能便說:「誰知道你未曾動過?」

  玄覺答道:「這是你自己產生的分別觀念。」

  惠能便說:「你很體會無生的意義。」

  玄覺反駁道:「難道無生還有意嗎?」

  惠能答說:「如果無意,誰又能分別這無生之理呢?」

  玄覺的結論是:「分別也是無意造成的。」

  惠能讚嘆道:「這就是真理。」

  從這二位對話看,禪宗自達磨祖師開始提倡見性,到六祖更強調「唯論見性,不論禪定解脫」,但他沒有否定禪定解脫。他沒有忘記一切的實際存在先於意念,而見性不該看成思維的作用和靜觀真理。我們也可以在如持誦大乘經典活動中讓心發生作用時體會心的自在。因此,禪定的目的,不是終止自性的活動,而是投身於自性的流泉,並就在活動中抓住自性。然而這動而無所動;分別而無所分別。

<目錄頁> <上頁> <下頁>

首頁 | 寺院春秋 | 法師介紹 | 行事簡歷 | 慧濟訊息 | 慧濟期刊 | 禪學問答 | 中觀般若 | 破疑集 | 佛教梵唄 | 位置圖示

Webmaster
Buddhist Association of Colorado
8965 W. Dartmouth Place. Lakewood, CO 80227
Phone : +1-303-985-5506 Email: baocden@yahoo.com